你好,欢迎来到岭南消费维权网!

2024-05-04 星期六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孩子成绩不好,就吃“聪明药”?别蠢了!

时间:2019-02-22    16:21:53

  想靠服用药物提高成绩,却导致药物上瘾?近日,《新京报》的一篇报道引起公众关注。


  据报道,高中女生田静成绩下滑,妈妈为她找了一种“聪明药”,据说能提升她的学习状态。在服药两个多月、增加服药量后,田静在月考中考进了班级前十,但是之后,她出现了“掉发、彻夜失眠”等症状,此后尽管妈妈阻止田静服药,但田静还是服药上瘾。据医生介绍,“聪明药”已越来越多地被普通人用于非临床治疗。



新京报动新闻截图


这“聪明药”到底是什么?


  去年 6月,在《国际药物政策杂志》期刊上,就刊登了这么一条消息:一项针对美、英、法等15个国家和地区近3万人的调查表明,曾有14%的受访者曾服用过“聪明药”来增强自己的认知表现。“聪明药”在国外大肆流行,甚至还被称为“学霸必备”。


  “聪明药”是大众心中的概念,并不是特指某一种药物。一般而言,“聪明药”有两类,一类是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如”阿得拉(Adderall)、利他林(Ritalin)等;另一类是针对睡眠障碍的药物,如莫达非尼(Modafinil)等。这些药物都属于精神兴奋性药物,在药效内,服用者的注意力提升、疲劳感下降。



利他林的外盒包装


  但从其药理来分析,如果说用于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对症下药,那普通人没有病症而擅自用药、妄图达到变聪明的目的,无异于饮鸩止渴。


  甚至长期服用“聪明药”不仅对身体有害,还会导致上瘾!


  而一旦中断,身体就会感到剧烈不适,烦躁和不安,直至出现人格幻象,最终心理和神经衰竭崩溃。报道里,另一位服用者刘欣欣在断药之后,开始出现心慌、烦躁、食欲不振的感觉,“总感觉自己就要猝死了”就是非常明显的断药反应。


被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


  如毒品一样,服用“聪明药”一旦形成药物上瘾,戒断之路就是千难万难。鉴于此,国家对“聪明药”的管理也很严格,卫生行政部门将其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是严格的处方药,对患者的使用也设置了重重限制。按理说,民众不应该能接触此药,更遑论在电商平台就能买到。


  但是,在巨大的学业、工作压力下,“变聪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大。不少不法商贩正是看到了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利用国外对该药相对宽松的监管,通过各种“人肉”途径带回国内,然后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试图用各种方式蒙混过关,逃避监管。



  虽然在电商平台上,不少人为了逃避监管,无所不用其极,将药物隐藏在一些看似无关的商品之后,但是消费者能找到、媒体能查到,就说明有关部门在监管层面其实还大有用武之地。这也需要监管加强嗅觉敏感性,对“聪明药”露头即打。



  对那些普通人特别是家长们来说,也该长点心,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成绩,靠的终归是勤奋努力和科学有效的方法,试图靠“聪明药”取得质的突破,到头来很可能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还有这些药物滥用的也要小心


  (1)麻醉药品。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等。


  (2)精神药品。包括中枢抑制剂,如镇静催眠药;还有中枢兴奋剂,如咖啡因;此外还有致幻剂,如麦司卡林、LSD等。


  (3)挥发性有机溶剂。如汽油、打火机燃料和涂料溶剂等,有抑制和致幻作用,具有耐受性甚至精神依赖性。


  (4)烟草。其主要成分尼古丁长期使用也可致瘾。


  (5)酒精。长期酗酒也会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性。


  注意:一些治病的药品若被滥用,极有可能变成“致命”的毒品!(如复方止咳药水、感冒药,因其含有阿片、咖啡因、麻黄碱、苯巴比妥等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成分,长期连用可有积蓄并产生依赖性。)


  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想要拿好成绩,说到底还是得靠自己踏踏实实地学习。




编辑:A-Wing

来源于:中国消费者报

网友评论

  • 用户名:

  • 匿名发表?
600

我要投诉

投诉咨询QQ:2545829885

投诉电话:020-82010292

投诉邮箱:2545829885@qq.com

权威发布MORE+

质量检测MORE+

维权案例MORE+

消费警示MORE+

版权所有:广东叁叁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育兰街2号102
网址:岭南消费维权网.com

咨询电话:020-82322971 投诉电话:020-82010292

投诉邮箱:2545829885@qq.com  投诉咨询QQ:2545829885

粤ICP备 17023083号 粤ICP备19131898号-1 网站建设:合优网络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