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岭南消费维权网!

2024-04-30 星期二

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 正文

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创新

时间:2017-06-22    09:22:59
作者:聂国春

  曹丽娟制图
  ■本报记者 聂国春
   近日,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带队赴工商银行总行实地督察普惠金融开展情况。此前,银监会下发方案,要求大中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来,普惠金融就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以及京东金融集团CEO陈生强等众多金融与科技行业大咖齐聚,为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献计献策。
  普惠金融是全球难题
  
 李东荣表示,自从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普惠金融的内涵、外延以及实现手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各国逐渐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的多元、产品服务的多样、服务覆盖面较广等特点。简而言之,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依然面临着普惠金融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商业不可持续等全球化的共同难题。这些难题,成为实现全面普惠金融目标的主要障碍,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去破解。”李东荣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认为,我国在探索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方面已经走在了国际第一梯队之列,但普惠金融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具体到银行业层面,在郭树清看来,除了部分地区金融生态、社会信用等外部条件有待改善以外,银行业自身还存在县域和农村社区资金净外流形势没有根本改变,适合普通客户的产品和管理技术供应不足,决策和融资链条较长,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作为科技企业代表,陈生强认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做普惠金融的机构都很难发挥出全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找到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如果金融机构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高,那么就只能去服务高收入人群和高价值的大公司。反之,则相对没有边际的限制,可以覆盖更多群体。
  科技助力普惠创新
  
 陈生强指出,目前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症结在于变动成本高,而科技正好可以助力金融机构改变成本结构,并通过贷前、贷后管理降低信用风险,优化服务能力。
   首先,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触达到传统金融难以触达的人群,降低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其次,科技公司可以在生活消费和产业交易场景中获得大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风控技术可以去做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降低欺诈和信用风险。最后,在流程运营层面,科技公司可以在交易场景中嵌入金融服务,实现从客户申请、授信、放款、贷后的全流程贯通,让客户在交易场景中获得贷款,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极大地改善客户体验。
   李东荣也认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进行操作,可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金融血液持续地流向更深、更广的经济末梢神经,解决了“普”的问题;同时也能效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使得小微企业、农民等服务对象能够获取价格相对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解决了“惠”的问题。
  数字普惠应有边界
  
 在焦瑾璞看来,数字普惠金融要有边界。“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也不是扶贫金融,而是实实在在的商业金融,必须履行金融的内涵;它的经营必须要建立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而不是一锤子买卖。”焦瑾璞说,数字技术既然有有利的一面,就会有风险和挑战的一面。其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和挑战。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许多打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旗号,借助互联网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也认为,利用金融科技可以帮助解决金融难普难惠和脱实向虚问题。因为它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技术一定要重构金融的体验,要开放共享,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监管体制错配和法律体系滞后,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焦瑾璞建议,应明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边界,对金融机构采取行为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型法律与监管体系,发展监管科技,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信息安全是惠普金融基石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表示,想让普惠金融走得更远、更稳,信息安全仍然是基石。“安全的管理应该是多维度的,除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外,系统本身的安全缺陷也可能导致信息被偷或者是本身被劫持。定期的信息安全系统检测是必须的,能够帮助我们尽早地发现安全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季小杰说,相关部门要尽可能大范围地打破行业壁垒,打通数据孤岛,建立共享机制,联防联控安全风险,做到异常交易及时报警。
   李东荣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技术属性、风险特征等方面都有新特点,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这些挑战分别是风险治理、数字鸿沟、基础设施、监管适应性,它对监管体制、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前述分析,李东荣认为,应该研究并推动包括政策、制度、技术等在内的一揽子系统性的普惠金融解决方案:一是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体系,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公平准入;二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治理体系;三是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是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体系;五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者保护体系。

网友评论

  • 用户名:

  • 匿名发表?
600

我要投诉

投诉咨询QQ:2545829885

投诉电话:020-82010292

投诉邮箱:2545829885@qq.com

权威发布MORE+

质量检测MORE+

维权案例MORE+

消费警示MORE+

版权所有:广东叁叁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育兰街2号102
网址:岭南消费维权网.com

咨询电话:020-82322971 投诉电话:020-82010292

投诉邮箱:2545829885@qq.com  投诉咨询QQ:2545829885

粤ICP备 17023083号 粤ICP备19131898号-1 网站建设:合优网络

  • 微信扫一扫